人物
时段
朝代
“林澜” 相关资源

醫家類
類書類
  程应旄曰大柴胡与大陷胸皆能破结大柴胡之
  破结使表分无留邪大陷胸之破结使里分无留
  邪
   林澜
曰此言水结胸之与热结在里不同也十馀 (第 83b 页)
  饮上逆故仿五苓两解表里之法也
  张璐曰此条颇似结胸所以辨为太阳表證尚在
  者全重在翕翕发热无汗上
   林澜
曰头项强痛经汗下而不解心下满微痛小
  便不利此为水饮内蓄故加苓术得小便利水饮 …… (第 41a 页)
  且备如此

   林澜
曰阳受气于胸中若汗若下使阳气不足邪
  热客于胸中结而不散烦热窒塞故宜此汤吐胸
  中之邪
  汪琥 …… (第 45a 页)
  子豉汤若按之不濡而痞鞕则又为实烦当用大
  黄黄连泻心汤矣
 (集/注)方有执曰更烦本有烦不为利除而转甚也
   林澜
曰此利后馀热之證也曰下利后而利止者 (第 45b 页)
  便已鞕也

   林澜
曰此节辨脉迟内结之或宜大承气攻之或
  但可以小承气微和之也阳明病脉迟證兼汗出
  不恶寒身重短气腹 …… (第 37b 页)
  必有燥屎宜大承气汤下之自愈也
 (集/注)王三阳曰此證不宜妄动必以手按之脐腹有鞕
  块喘冒不能卧方可攻之何也乍难乍易故也
   林澜
曰既微热时作喘冒不能卧则有燥屎已的
  自宜下逐里实为急安可复以小便利屎定鞕始
  可攻之常法拘哉 …… (第 50b 页)
  心下鞕有热知传邪入里故舍脉而从證也大便
  则许攻之小便则不许利何也曰攻大便则内热
  除利小便则津液伤也
   林澜
曰心下鞕与腹鞕满不同腹鞕邪已结聚成
  实此但在心下自与非下不可者异矣腑与脏对
  举而言见一为入里 …… (第 61a 页)
  散除湿热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其主也

   林澜
曰麻黄连轺一證虽曰在里必因邪气在表
  之时有失解散今虽发黄犹宜兼汗解以治之也
  汪琥曰夫寒邪自外 …… (第 74b 页)
  赤小豆汗之可也若有成实之里宜用茵蔯蒿汤

  下之亦可也今外无可汗之表證内无可下之里
  證故惟宜以栀子蘖皮汤清之也
 (集/注) 林澜
曰伤寒身黄胃有瘀热须当下之此以发热
  而热未实故宜栀子蘖皮汤解之
  汪琥曰身黄兼发热者乃黄證中之 …… (第 77b 页)
 (集/注)方有执曰攻热皆寒药故知必哕胃中虚以不能

  食言此亦戒谨之意
   林澜
曰阳明谵语潮热不能食者可攻由燥屎在
  内也乃亦有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须详别之未可
  便以不能食为实證 …… (第 88a 页)
  呕不欬不厥而小便利者邪必顺水道而出岂有

  逆攻颠顶之理哉
   林澜
曰须识阳明亦有手足厥證胃主四肢中虚
  气寒所致也然头苦痛而欬自与阴寒但厥者异
  矣此类数条最为难 (第 103b 页)
  眩者热薰眼发黑也此揭中风伤寒邪传少阳之

  总纲凡篇中称少阳中风伤寒者即具此證之谓
  也
 (集/注) 林澜
曰论中言少阳病胸胁痛耳聋往来寒热心
  烦喜呕胸胁痞鞕半表半里之證详矣此何以曰
  口苦咽乾目眩也大 …… (第 4b 页)
  柴胡桂枝乾姜汤以专解半表之邪兼散半里之

  结也
 (集/注) 林澜
曰五六日已经汗下之后则邪当解今胸胁
  满微结寒热心烦者是邪犹在半表半里之间也
  小便不利而渴乃汗 …… (第 25a 页)
  膈之下已属胃乃可下也可下不可下此等处最

  不容误也
   林澜
曰呕不止则半表里證犹在然心下急郁郁
  微烦必中有燥屎也非下除之不可故以大柴胡
  兼而行之
大柴胡 …… (第 36a 页)
  勿妄攻以致变乱之意

   林澜
曰伤寒发热者寒已成热也经水适来则血
  室空虚邪热乘虚入于血室若昼日讝语为邪客
  于府与阳争也此昼 (第 46b 页)
  也沉属少阴不可发汗而始得病时即发热则兼
  太阳又不得不发汗须以附子温经助阳托住其
  里使阳不至随汗而越其麻黄始可合细辛用耳
   林澜
曰传邪与阴寒皆有沈脉沉但可为病之在
  里而未可专以沉为寒也夫少阴證中微细而沈 …… (第 8a 页)
  吐利而渴与猪苓汤證同其别在但欲寐且猪苓

  證小便必不利而色赤饮水与白头翁證同彼曰
  以有热故也小便亦必不白
   林澜
曰欲吐不吐心烦阳虚格越于上但欲寐自
  利小便白里之真寒已深要知此渴与口燥舌乾
  之渴不同若兼腹满 …… (第 24a 页)
  得谓里寒已退辄妄治其外热也须循四逆汤例
  消阴翳于下部但加葱白宣阳气于下焦使阳气
  通而脉亦出始为真愈
   林澜
曰格拒格也亦曰隔阳阴阳隔离也又曰戴
  阳浮于上如戴也夫真寒入里阴气未有不盛者
  然其剧不过阳愈微 …… (第 34a 页)
  阳明之病然少阳阳明若见此證为里实脉必弦
  大而长此病脉必微细故知其为少阴之病无疑
  也
   林澜
曰下利则邪并于下矣其呕而且欬何也盖
  至六七日渴而心烦不眠则传邪之上客者又盛
  渴则必恣饮多饮必 …… (第 48b 页)
  不先下利而下利便脓血则可刺经穴若刺经穴
  不愈则当从事白头翁汤设更咽乾心烦不得眠
  则又须黄连阿胶汤为合法也
   林澜
曰刺者泻其经气而宣通之也下利便脓血
  既主桃花汤矣此复云可刺者如痞證利不止复
  利其小便与五苓散 (第 64b 页)
  者连类而明之也用乌梅丸名曰安蛔实是安胃

  并主久利见阴阳不相顺接厥而下利之證皆可
  以此方括之也
   林澜
曰阳烦阴躁烦轻躁重于藏厥言躁于蛔厥
  言烦已具安危之异矣藏厥者阳气将脱藏气欲
  绝而争故藏厥为死 …… (第 11a 页)
  复厥不厥阳气胜也阳主生故自愈可知也
  张璐曰此云厥终不过五日言厥之常后云厥反
  九日而利言厥之变盖常则易治变则难复也
   林澜
曰三阴经伤寒太阴为始则手足温少阴则
  手足冷厥阴则手足厥逆然病至厥阴阴之极也
  反有发热之理盖阳 …… (第 21a 页)
  烦躁则内热故以小便辨之欲食邪退而胃回也
  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厥阴脉挟胃贯膈布胁肋也
  便血阴邪必走下窍也
   林澜
曰于热厥言指头寒于寒厥微者言手足寒
  甚者言四逆厥逆轻重浅深当细味之
  汪琥曰按此条论仲景无治法 …… (第 22b 页)
  而里未实不可下而可清故以白虎汤主之
 (集/注)程应旄曰脉滑而厥乃阳实拒阴之厥白虎汤凉
  能清里而辛可解表故当舍證而从脉也
   林澜
曰热厥亦有不同如传邪入府秘结不通燥 (第 25b 页)
  阳病头项痛腰脊强阳明病目痛鼻乾不得卧少
  阳病胸胁痛耳聋凡遇两经病證齐见而下利者
  曰合病也然两经但各见一二證便是不必悉具
   林澜
曰此节是三證在内大承气祗治得脉滑而
  数有宿食之證非并治上两證也其脉不负者虽
  下利而脉未至纯弦 …… (第 11a 页)
  持而前后互见是曰并病纵使表少里多终是带
  表之阳明也太阳不应有腹痛以邪无出路意欲
  内攻故乍在仍不知其处
   林澜
曰汗不彻者脉必涩非再汗邪奚自去乎是
  知未汗则为并病已汗即为转属阳明未汗则为
  阳气怫郁在表已汗 …… (第 16b 页)
  斯膀胱之气化行而邪自不能留矣发汗则讝语
  与合病木盛尅土之意同脉弦亦即合病内少阳
  胜而阳明负之互词刺期门以泻木邪之盛也
   林澜
曰大椎即百劳穴一椎上陷中主泻胸中诸
  热气第一间疑即商阳在手食指内侧主胸中气
  满热病汗不出肝俞 (第 19a 页)
 (注/)霍乱吐下已止若恶寒脉微而复利利不止者是
  阳气虚也宜四逆加人参益其阳补其气也
 (集/注) 林澜
曰霍乱要在审察寒热而治若果夏月中暑
  霍乱脉虚小便赤少不可用附子乾姜须仔细辨 (第 12a 页)
 复亦以房室即小腹急痛手足拘挛而死(同/上)
妇人患病虽瘥未平复血脉未和尚有热毒而与之交

 接得病者名为阴阳易医者张苗说有婢得病瘥后
 数日有六人奸之皆得病(同/上) 林观子
父因积寒腹痛以痧症治而愈数日后神思郁
 结胸腹粥二三次大便溏日二三行杂治二旬馀渐
 剧后一医诊之曰伤 (第 19b 页)
 汗至而别何如众在犹豫间因出酒食过午举杯未
 尽内出报曰汗大发矣是夜热退痰喘悉平继用补
 中调土之剂而起 林观子
治一人头痛身热体痛伤寒症也然舌乾燥好
 沈睡诊之脉豁大无伦次知其劳于房欲复感邪也
 与补中益气汤入人 (第 20a 页)
 洪或微细其面或青白或痿黄此邪去而气血愈虚
 也用十全大补汤三十馀剂渐愈又用加味逍遥散
 兼治半载而痊
  琇按伤风误表多成劳损观此可鉴 林观子
治一妇人浴后被风遂自汗出身热然无头痛
 体痛恶风诸症旬日来杂治皆不效其胸以上痞膈
 渐至汤饮到喉而止 (第 9a 页)
 用之果愈(集酒/方)
立斋治一男夏月入房食冰果腹痛用附子理中汤而
 愈有同患此者不信别用芩连二陈之类而死(即上舍/徐民则) 林观子
治一人房欲后远涉饥渴饮新汲泉水而归病
 作医以解表消中药与之遂冷逾膝肘外热躁扰不
 定掀衣掷被谩语无 (第 19a 页)
      张思濂妻江氏
  郑珂妻吴氏        江汝松妻陈氏
  吴廷舆妻钟氏        林澜
妻陈氏
  黄显妻魏氏        苏鸿妻曾氏
  阮绍煌妻李义姑      郭琯妻陈氏
  沈志 ……没,值年荒,父母劝他适不从,事继姑张尽孝,张亡,翁老得疾,氏奉养尤谨,抚夫弟二女恩同己出,以寿终。 林澜
妻陈氏
按《海澄县志》:陈氏, 林澜
妻,陈伯游女也,适澜三载,澜暴亡,子养盛才一岁,陈恸哭几丧明,父怜其贫欲嫁之,以死自誓,事继姑李尤孝